新生儿有必要做眼底筛查吗

儿科编辑 医心科普
19次浏览

关键词: #新生儿

新生儿通常建议进行眼底筛查。眼底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疾病,主要有预防视力损伤、早期干预治疗、评估发育风险、排除遗传性疾病、监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作用。

1、预防视力损伤

新生儿眼底筛查能识别视网膜出血、黄斑发育异常等问题。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可能出现视网膜血管发育不全,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下降。筛查后可通过激光治疗或玻璃体注射药物控制病变进展。

2、早期干预治疗

先天性白内障若在出生后1-2个月内未处理,可能引发形觉剥夺性弱视。通过筛查确诊后可选择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需配合遮盖疗法和视觉训练。部分病例需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预防感染。

3、评估发育风险

视网膜色素异常可能提示代谢性疾病如黏多糖贮积症。筛查发现视神经苍白需排查颅内压增高或脑白质病变。此类情况需联合儿科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必要时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4、排除遗传性疾病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可通过筛查发现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区。确诊后需定期复查,严重者需视网膜光凝治疗。部分病例与NDP基因突变相关,建议进行基因检测指导生育咨询。

5、监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出生体重低于2000克或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必须筛查。根据国际分类标准,3期以上病变需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或激光治疗。筛查间隔为1-2周直至视网膜血管化完成。

建议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1周内完成首次眼底筛查,高危儿需增加复查频率。筛查前30分钟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检查后注意避光2小时。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补充维生素A,促进婴儿视觉发育。发现异常需在眼科建立随访档案,3岁前每3-6个月复查视力及屈光状态。日常避免强光直射婴儿眼睛,更换尿布时注意清洁双手防止感染。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