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巨结肠怎么治

儿童巨结肠可通过保守治疗、灌肠治疗、药物治疗、肠造瘘术、根治性手术等方式治疗。儿童巨结肠通常由先天性肠神经节细胞缺失、遗传因素、感染、毒素刺激、肠道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适用于短段型巨结肠或症状较轻的患儿。通过腹部按摩、温水坐浴、肛门扩张等物理方法刺激肠道蠕动,配合高纤维饮食和充足饮水帮助排便。保守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患儿体重增长及营养状况,若效果不佳需及时调整方案。
采用生理盐水或开塞露进行规律性灌肠,可暂时缓解肠梗阻症状。灌肠时需注意液体温度控制在37℃左右,压力不宜过高,避免造成肠穿孔。长期灌肠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乳果糖口服溶液能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可调节肠道菌群,匹维溴铵片能缓解肠道痉挛。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用药期间观察有无腹胀加重等不良反应。
对于全结肠型或合并严重小肠结肠炎的患儿,可能需先行肠造瘘术缓解症状。手术将病变肠段外置造口,待患儿营养状况改善后再行二期根治手术。术后需专业护理造瘘口,预防皮肤糜烂和感染。
经肛门Soave术或腹腔镜辅助Swenson术是常见术式,彻底切除病变肠段后重建肠道。手术适宜年龄为6个月至3岁,术前需通过灌肠和抗生素准备肠道。术后需关注吻合口瘘、肛门失禁等并发症。
家长应记录患儿每日排便次数及性状,保持肛门清洁。饮食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过硬过冷饮食。术后康复期需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定期复查肛门功能。若出现发热、呕吐、腹胀加剧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心理上需帮助患儿适应治疗过程,避免因疾病产生自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