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窒息的解除方法

儿童窒息可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拍背法、胸部冲击法、体位引流法、人工呼吸等方式解除。儿童窒息通常由异物阻塞、喉头水肿、气道痉挛、误吸液体、先天畸形等原因引起。
适用于1岁以上意识清醒的儿童。施救者从背后环抱患儿,一手握拳置于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重复进行直至异物排出。该方法通过增加腹腔压力推动膈肌上移,产生人工咳嗽效果。操作时需避免压迫胸骨或肋骨,防止内脏损伤。若患儿失去意识须立即转为心肺复苏。
适用于1岁以下婴儿。将婴儿俯卧于前臂,头部低于躯干,用手掌根部在肩胛骨连线中点快速拍击5次,力度需使头部有明显震动感。拍背后检查口腔取出可见异物。该方法利用重力与震动促使异物移动,操作时需固定婴儿下颌避免颈部过伸。若无效则转为胸部按压法,用两指在胸骨下半段快速按压5次。
针对肥胖或孕妇等不适用腹部冲击的儿童。施救者站在患儿背后,双臂穿过腋下环绕胸部,将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中段,向后快速按压直至异物排出。该方法通过改变胸腔容积产生气流冲击,需注意控制力度避免肋骨骨折。实施前后均需检查口腔,可见异物可用手指钩出,但禁止盲目掏挖。
适用于液体误吸导致的窒息。立即将儿童置于头低脚高侧卧位,利用重力促使液体流出,同时清理口鼻分泌物。对溺水儿童需先倒水再人工呼吸,呕吐物阻塞时需先侧转头部再清理。该方法强调保持气道直线,可配合吸痰器使用。实施过程中需持续监测脉搏氧饱和度,准备好气管插管设备。
当儿童失去自主呼吸时采用。开放气道后捏住鼻子,用嘴完全包住患儿口部吹气1秒,观察胸廓起伏,每分钟12-20次。存在脉搏时仅进行人工呼吸,无脉搏则配合胸外按压。对婴幼儿可采用口对口鼻法,吹气量以看到胸廓抬起为度。该方法需持续至专业救援到达,期间每2分钟评估循环体征。
家长需定期检查玩具小零件安全性,避免给幼儿喂食坚果、果冻等高风险食物。进食时保持坐姿安静,教导儿童充分咀嚼。掌握急救技能后应每年复训,家中常备急救手册和应急电话。若急救后仍有咳嗽、喘鸣等症状,或发生过意识丧失,必须立即送医排查气管损伤、肺不张等并发症。婴幼儿反复窒息需排查喉软化、血管环压迫等先天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