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癌怎么查出来

眼癌可通过眼底检查、超声检查、荧光素血管造影、CT或MRI扫描、病理活检等方式确诊。眼癌可能由遗传因素、长期紫外线暴露、化学物质刺激、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等原因引起,早期可能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球突出、眼压升高、眼睑肿胀等症状。
眼底检查是诊断眼癌的基础方法,通过检眼镜观察视网膜、脉络膜等结构的异常。医生可能发现肿瘤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出血或色素沉着改变。对于脉络膜黑色素瘤等疾病,眼底检查能直接观察到棕褐色隆起病灶。检查无须特殊准备,但需散瞳以获得更清晰视野。
眼部B超能清晰显示眼球内肿瘤的位置、大小及浸润深度,尤其适用于晶状体混浊影响眼底观察的情况。高频超声可区分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蘑菇状或圆顶状形态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还能评估肿瘤的血流情况,辅助判断恶性程度。检查过程无创无痛,适合定期随访监测。
该检查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钠显影剂,用特殊相机记录视网膜血管动态变化。眼癌病灶常表现为早期强荧光或晚期荧光渗漏,有助于鉴别脉络膜血管瘤与黑色素瘤。检查前需评估过敏史,检查后可能出现短暂皮肤黄染和尿液变色,属正常药物代谢现象。
眼部CT能显示肿瘤对眶骨的侵蚀情况,MRI则对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可判断视神经受侵范围。弥散加权成像等特殊序列有助于鉴别淋巴瘤与黑色素瘤。检查时需要保持头部固定,金属植入物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对于儿童患者可能需镇静剂配合完成扫描。
通过细针穿刺或手术切除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眼癌的金标准。活检可明确肿瘤类型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等,并确定细胞分化程度。由于眼内活检存在肿瘤扩散风险,通常仅在影像学无法确诊时采用。术后需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或感染迹象。
建议出现持续视力变化或眼部不适时尽早就诊眼科专科,避免强光刺激并佩戴防紫外线眼镜。日常注意观察儿童是否存在白瞳症或斜视等异常,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眼底筛查。确诊患者需根据病理类型选择激光治疗、放射治疗或眼球摘除等方案,治疗期间保持眼部清洁并按医嘱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