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反流的症状

下肢静脉反流主要表现为下肢沉重感、水肿、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和溃疡等症状。下肢静脉反流可能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高压、深静脉血栓形成、遗传因素和长期站立等因素有关。
下肢沉重感是下肢静脉反流的早期症状,患者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感觉下肢酸胀、乏力。这种症状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有关,导致下肢静脉淤血。患者可通过抬高下肢、穿弹力袜等方式缓解症状。若症状持续加重,可能伴随静脉曲张或皮肤改变,需及时就医评估静脉功能。
下肢水肿多出现在踝部和小腿,晨轻暮重,按压后出现凹陷。水肿与静脉高压导致毛细血管滤过增加有关。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休息时抬高下肢,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等。若水肿伴随疼痛或皮肤发红,需警惕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曲张表现为下肢皮下迂曲扩张的静脉团块,常见于小腿内侧和大腿后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血液倒流是主要原因。轻度曲张可通过压迫治疗改善,中重度需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或射频消融术。曲张静脉可能并发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
长期静脉高压会导致小腿下1/3皮肤出现褐色色素沉着,多位于踝部周围。这是红细胞外渗后含铁血黄素沉积所致。患者需加强皮肤护理,避免搔抓,可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色素沉着区皮肤脆弱,易发展为静脉性溃疡。
静脉性溃疡多发生于内踝上方,创面边缘不规则,基底有黄色纤维渗出。这是静脉反流最严重的并发症,与局部营养不良和炎症反应有关。治疗需结合清创、压力治疗和药物如地奥司明片、迈之灵片等。顽固性溃疡可能需植皮手术,愈合后易复发。
下肢静脉反流患者应避免久站久坐,休息时抬高下肢,穿戴医用弹力袜。控制体重,避免便秘,减少腹压增高因素。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避免下肢外伤,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定期进行踝泵运动改善静脉回流。若出现皮肤溃疡、剧烈疼痛或突发下肢肿胀,需立即就医排查深静脉血栓等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