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癌是怎么引起的

关键词: #食道癌
关键词: #食道癌
胃食道癌可能由长期胃食管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酗酒、饮食习惯不良、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内镜治疗、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干预。建议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出现吞咽困难或体重骤降时及时就医。
胃酸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可能导致巴雷特食管,这是胃食道癌重要的癌前病变。患者常伴反酸烧心症状,可通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质子泵抑制剂控制反流,严重者需行胃底折叠术。日常需避免饱餐后平卧,睡眠时抬高床头。
该细菌感染会引发慢性胃炎并增加胃癌风险,可能蔓延至食管交界处。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联合铋剂的标准四联疗法可根除病菌。感染者多存在上腹隐痛、口臭等症状,建议完善碳13呼气试验检测。
烟草中的亚硝胺和酒精代谢产物乙醛会直接损伤消化道黏膜。每日吸烟超过20支或饮酒超过50克乙醇的人群,其胃食管结合部癌风险显著增加。戒断后使用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辅助戒烟,配合心理咨询改善成瘾行为。
长期摄入腌渍食品中的亚硝酸盐、高温烫食造成的黏膜烫伤、蔬果摄入不足导致的维生素缺乏,均可能诱发癌变。建议增加西蓝花等十字花科蔬菜摄入,避免超过65℃的热饮热食,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
CDH1基因突变携带者的遗传性弥漫型胃癌发病率较高,这类患者可能同时存在食管病变。建议有家族史者30岁后每1-2年接受胃镜监测,必要时考虑预防性胃切除手术。
胃食道癌预防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保证500克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尤其是有Barrett食管或萎缩性胃炎病史者。出现进行性吞咽梗阻、呕血黑便等症状时,须立即完善增强CT等检查明确分期。治疗期间需配合营养师制定高蛋白流质饮食方案,维持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