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间质性改变是怎么意思

肺部间质性改变是指肺间质组织发生异常变化的一种病理状态,通常由肺部感染、长期吸入有害物质、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副作用、特发性肺纤维化等原因引起。肺部间质性改变可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方式诊断,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病毒性或细菌性肺炎可能导致肺间质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干咳、活动后气促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感染药物,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盐酸莫西沙星片、更昔洛韦胶囊等,同时配合氧疗支持。
长期接触石棉、矽尘等职业粉尘,或吸烟导致的慢性刺激,会引起肺间质纤维化改变。典型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伴杵状指。首要措施是脱离暴露环境,可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吡非尼酮胶囊等抗纤维化药物。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结缔组织病常累及肺间质,表现为双肺基底部分布为主的网格状阴影。需使用甲泼尼龙片、环磷酰胺片等免疫抑制剂控制原发病,配合低剂量红霉素片减轻炎症反应。
胺碘酮片、甲氨蝶呤片等药物可能引发药物性肺间质病变,多在用药后数周出现发热、咳嗽症状。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醋酸泼尼松片进行激素冲击治疗。
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疾病,高分辨率CT可见胸膜下蜂窝样改变。尼达尼布胶囊、吡非尼酮胶囊可延缓病情进展,晚期患者需考虑肺移植手术。
肺部间质性改变患者应严格戒烟,避免接触粉尘和冷空气刺激。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但需避免剧烈活动。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少量多餐减轻进食时呼吸困难。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家庭可配备制氧机改善缺氧症状。出现发热、气促加重等情况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