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膜炎怎样治疗好呢

儿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10次浏览

关键词: #脑膜炎 #小儿

小儿脑膜炎可通过抗感染治疗、降低颅内压、控制惊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免疫调节等方式治疗。小儿脑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免疫缺陷等原因引起。

1、抗感染治疗

细菌性脑膜炎需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美罗培南等。病毒性脑膜炎可选用阿昔洛韦注射液、更昔洛韦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真菌感染需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注射液等。治疗前需通过脑脊液检查明确病原体类型,严格遵医嘱足疗程治疗。

2、降低颅内压

颅内压升高时可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等脱水剂。严重者需进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需密切监测患儿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及生命体征,防止脑疝形成。头部抬高30度有助于静脉回流。

3、控制惊厥

地西泮注射液、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可用于急性发作期止痉。持续状态需静脉用咪达唑仑注射液。发作间期可口服左乙拉西坦片预防。惊厥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需立即就医。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发热及呕吐易导致脱水,需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定期检测血钠、血钾水平,低钠血症时限制液体入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维持尿量在每小时1-2毫升/千克体重。

5、免疫调节

重症可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细菌性脑膜炎恢复期可能出现听力障碍,需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疫苗接种是预防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感染的有效手段。

患儿应保持安静环境,避免强光刺激。发热期给予物理降温,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退热。恢复期进行营养支持,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家长需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进食情况,定期复查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出现嗜睡、呕吐加剧、前囟膨隆等表现时需紧急送医。预防接种程序完成后2周内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