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的表现症状

痢疾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痢疾可分为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主要由志贺菌属或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引起。
痢疾患者常出现阵发性脐周或左下腹绞痛,排便后疼痛可暂时缓解。细菌性痢疾的腹痛多由志贺菌侵袭肠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和肠痉挛引起,阿米巴痢疾则因阿米巴原虫侵蚀肠壁形成溃疡所致。急性期需禁食生冷刺激食物,可遵医嘱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缓解肠痉挛,或口服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
典型表现为频繁排黏液脓血便,细菌性痢疾每日可达10-30次,粪便量少且含血丝及脓液;阿米巴痢疾粪便呈果酱样伴腐败臭味。腹泻易导致脱水,可口服补液盐Ⅲ预防电解质紊乱,严重时需静脉补液。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等抗菌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患者有持续便意但排便不畅,肛门坠胀感明显,与直肠炎症刺激有关。细菌性痢疾的里急后重症状更突出,可能伴随肛门灼热感。温水坐浴可缓解不适,必要时使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控制肠道感染,避免长时间用力排便加重直肠黏膜损伤。
细菌性痢疾多见38-40℃高热,阿米巴痢疾多为低热或不发热。发热与病原体毒素入血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有关,儿童可能出现高热惊厥。物理降温无效时可遵医嘱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同时需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进行病因治疗。
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等,严重者可出现脱水性休克。阿米巴痢疾可能并发肝脓肿,表现为右上腹痛和体重下降。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代谢,甲硝唑片对阿米巴原虫有特效,但需注意胃肠道不良反应。
痢疾患者需隔离至症状消失,餐具煮沸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恢复期选择低渣流食如米汤、藕粉,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注意手卫生及饮食清洁,接触患者后需用含氯消毒剂洗手。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加重或意识改变,应立即就医排查中毒性痢疾等危重情况。慢性痢疾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评估黏膜修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