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心源性心脏骤停

关键词: #心脏
关键词: #心脏
心源性心脏骤停是指由于心脏本身疾病导致的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搏动,属于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心源性心脏骤停通常由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脏结构异常等因素引起,表现为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等症状,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源性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可能引发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会使心脏失去有效泵血功能,血液循环中断。心肌病患者心肌收缩力下降或电活动紊乱,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结构异常如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等存在先天解剖学缺陷,可能突发致命性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如严重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可干扰心肌电生理活动,导致心电不稳定。
心源性心脏骤停发生后4-6分钟内是抢救的关键窗口期,每延迟1分钟抢救成功率下降10%。目击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开始胸外按压,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进行电击除颤。急救人员到达后需持续高级生命支持,包括气管插管、静脉给药、纠正可逆诱因等。存活患者需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目标温度管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等综合处理。预防心源性心脏骤停需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规范用药,高危人群定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