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是什么传播途径

红眼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常见传播途径有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共用毛巾或眼部化妆品、污染的水源等。红眼病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眼红、眼痒、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并做好个人卫生防护。
直接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是红眼病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当健康人用手触摸患者眼睛或眼周皮肤后,再触碰自己的眼睛,病原体可通过黏膜感染。病毒性结膜炎患者发病初期传染性较强,接触传播概率较高。家长需注意儿童揉眼习惯,避免交叉感染。
共用毛巾、枕头、眼部化妆品等个人物品可导致间接传播。腺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时间较长,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可能残留病原体。游泳池、温泉等公共场所水源被污染时,也可能引发群体性感染。建议患者单独使用洗漱用品,定期消毒常用物品。
部分病毒性结膜炎可通过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腺病毒7型等病原体可在空气中短暂存活,近距离交谈时可能经呼吸道黏膜感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场所,飞沫传播可能造成局部暴发流行。患者应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新生儿可能通过产道感染淋球菌或衣原体,引发化脓性结膜炎。这类传播常见于未规范产检的孕妇,病原体可存在于阴道分泌物中。新生儿出生后需常规使用红霉素眼膏预防,出现眼睑红肿、脓性分泌物时应立即就医。
不规范的眼科检查操作可能导致器械传播,如未消毒的裂隙灯、眼压计等。角膜接触镜护理不当也是潜在传播途径,镜片盒污染可能引发棘阿米巴角膜炎。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佩戴隐形眼镜者应规范清洁护理。
预防红眼病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用手揉眼,不与患者共用生活用品。公共场所活动后及时洗手,游泳时佩戴护目镜。出现眼红、畏光等症状时,可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药物,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患病期间应暂停佩戴隐形眼镜,毛巾等物品需煮沸消毒,避免传染家人。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视力下降,应立即到眼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