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癌什么意思

转移性癌是指癌细胞从原发部位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形成的继发性肿瘤。癌症转移通常通过淋巴系统、血液或直接侵犯邻近组织实现,常见转移部位包括肺、肝、骨和脑等。
癌细胞脱离原发肿瘤后,可能通过淋巴管进入淋巴结,形成淋巴结转移。这种转移方式在乳腺癌和甲状腺癌中较为常见。癌细胞也可能侵入血管,随血液循环到达远处器官。例如结肠癌容易通过门静脉系统转移至肝脏。部分癌细胞还能穿透体腔膜,在胸腔或腹腔内播散,卵巢癌常出现这种转移模式。
转移性癌与原发癌具有相同的细胞特征。病理检查时,转移灶的癌细胞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通常与原发灶一致。但转移癌的生物学行为往往更具侵袭性,治疗难度明显增加。癌细胞在转移过程中会发生基因改变,获得更强的迁移和生存能力。
不同癌症的转移倾向存在差异。乳腺癌易转移至骨、肺和肝脏,前列腺癌偏好骨转移,而肺癌常转移至肾上腺和脑部。转移部位的选择与器官微环境、血流分布等因素有关。癌细胞会分泌特定因子改造转移靶器官,形成适合生长的微环境。
转移性癌的治疗需综合考虑原发癌类型、转移范围等因素。常用手段包括全身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系统性疗法,有时配合局部放疗或手术。治疗方案需根据分子检测结果个体化制定。多学科协作诊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癌症转移。癌症患者应遵医嘱进行规范随访,监测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变化。保持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需避免过度劳累。出现不明原因疼痛、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心理疏导对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