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炎做什么检查可以确诊出来

血管炎确诊通常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活检等多项检查。血管炎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异常、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疼痛、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
血液检查是诊断血管炎的基础项目,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指标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检测对ANCA相关性血管炎具有重要诊断价值。部分患者需进行补体水平、免疫球蛋白等免疫学检查。血液检查有助于评估全身炎症活动程度,但无法单独确诊血管炎。
血管超声可观察浅表血管壁增厚和血流异常,适用于大动脉炎等血管炎筛查。CT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中等血管的狭窄或扩张病变。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诊断价值较高。PET-CT可评估全身血管炎症活动范围,但费用较高。
皮肤或黏膜活检是浅表血管炎确诊的金标准,可见血管壁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样坏死。肾脏活检对ANCA相关性血管炎具有确诊意义。肺组织活检适用于累及呼吸系统的血管炎。活检前需评估出血风险,术后需密切观察并发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中等血管的节段性狭窄、闭塞或动脉瘤形成。冠状动脉造影适用于川崎病等累及心脏的血管炎。脑血管造影对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诊断至关重要。造影检查存在辐射暴露和造影剂过敏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尿液检查可发现肾小球肾炎相关的血尿、蛋白尿。肺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肺血管炎患者的通气功能。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用于筛查心脏受累情况。根据临床症状选择针对性检查,如眼底检查、神经传导检测等。
确诊血管炎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结果综合判断。日常应注意避免感染、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饮食宜清淡,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限制高盐高脂食物。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不可自行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出现新发皮疹、血尿、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