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浅静脉炎中医病名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0次浏览

关键词: #中医 #血栓

血栓性浅静脉炎在中医中通常称为恶脉或青蛇毒,属于中医脉痹范畴。该病多因湿热下注、气滞血瘀或外伤导致脉络闭阻,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条索状硬结等症状。

一、湿热下注

长期久坐久站或湿热环境易致湿热邪气侵袭脉络,表现为患处皮肤发红灼热、触痛明显。可选用四妙勇安汤加减,配合金黄散外敷。中药可选用脉络舒通丸、三七通舒胶囊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成药,外治可用如意金黄散涂抹患处。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饮食,保持患肢抬高休息。

二、气滞血瘀

情志不畅或外伤导致气血运行受阻,常见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硬结伴压痛。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血府逐瘀胶囊、丹参酮胶囊。配合针灸取穴如三阴交、血海等穴位疏通经络。日常可进行适度足踝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三、寒湿凝滞

寒冷潮湿环境或素体阳虚者易发,表现为患处暗紫、疼痛遇冷加重。治法宜温经散寒,方用阳和汤合当归四逆汤,中成药可选桂枝茯苓胶囊。局部可用艾条灸或雷火灸温通经脉。注意下肢保暖,冬季避免赤足行走。

四、外伤瘀阻

静脉穿刺或碰撞等外力损伤脉络,形成局部瘀斑肿痛。初期可冷敷减轻肿胀,后期改用热敷促进吸收。中药内服七厘散,外敷云南白药气雾剂。若形成硬结可配合微波理疗,避免患处受压或反复摩擦。

五、阴虚脉燥

多见于糖尿病等阴虚体质患者,表现为患处皮肤干燥脱屑伴隐痛。治宜滋阴活血,方选六味地黄丸合四物汤,中成药可用脉络宁颗粒。日常需控制血糖,多食辛辣香燥之物,可适量食用银耳百合羹等滋阴之品。

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需注意避免久坐久站,每1-2小时活动下肢促进回流。饮食宜清淡,限制高脂高盐食物,可适量食用黑木耳、山楂等活血食材。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慢性期可穿医用弹力袜预防复发。若出现发热、硬结扩散等表现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挤压或热敷加重炎症。中医治疗需辨证施治,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规范用药,配合刺络放血等外治法需由医疗机构操作。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