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肥胖症的危害包括什么疾病

小儿肥胖症可能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生概率,主要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性早熟等。小儿肥胖症与遗传、饮食结构失衡、运动不足等因素有关,长期未干预可能对生长发育和器官功能造成损害。
一、2型糖尿病
小儿肥胖症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因,脂肪堆积导致胰岛素抵抗,血糖调节能力下降。患儿可能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需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干预和血糖监测进行管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片等药物。
二、高血压
肥胖儿童血管压力增加易引发原发性高血压,可能伴随头晕、胸闷等表现。日常需限制高盐饮食,定期监测血压,医生可能建议服用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同时需控制体重增长速度。
三、脂肪肝
内脏脂肪过度沉积会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部分患儿出现肝区隐痛、乏力。超声检查可确诊,治疗以低脂饮食、减重为主,严重时需用护肝片等药物干预肝功能异常。
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颈部脂肪堆积压迫气道,引发夜间呼吸暂停、打鼾等症状,长期缺氧可能影响认知发育。可通过睡眠监测评估,使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同时需严格控制体重。
五、性早熟
脂肪组织促进雌激素分泌,可能导致女孩8岁前乳房发育、男孩9岁前睾丸增大等性早熟表现。需检测骨龄和激素水平,必要时用曲普瑞林注射液等药物延缓发育进程。
小儿肥胖症的长期管理需要家长监督孩子建立均衡饮食结构,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定期监测身高体重曲线。避免高糖高脂零食,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在营养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早期控制体重能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