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不疼了但听不见

中耳炎不疼了但听不见可能是由于鼓膜穿孔、积液未吸收或听骨链损伤等原因导致。中耳炎可分为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前者多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后者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听力下降可能伴随耳闷、耳鸣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化脓性中耳炎可能导致鼓膜穿孔,炎症消退后穿孔未愈合会影响声音传导。患者可能感觉耳内漏风或听到杂音。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配合糜蛋白酶溶液促进穿孔修复。若3个月未自愈,需考虑鼓膜修补术。
分泌性中耳炎产生的积液未完全吸收会阻碍听骨振动。常见于感冒后咽鼓管肿胀,表现为按压耳屏时听力短暂改善。可尝试捏鼻鼓气法促进引流,必要时医生会行鼓膜穿刺抽液。急性期可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帮助黏液排出。
长期慢性炎症可能导致听小骨粘连或钙化,常见锤骨与砧骨关节僵硬。这种传导性聋需通过声导抗测试确诊,初期可尝试泼尼松片减轻粘连,严重者需行听骨链重建手术。患者可能对高频声音丧失更明显。
部分患者炎症毒素可能通过圆窗膜损伤内耳毛细胞,此时需配合纯音测听鉴别。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改善微循环。这种听力下降多表现为言语分辨力降低,需尽早干预。
慢性中耳炎可能继发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增生会破坏听骨。CT检查可见特征性骨质侵蚀,需手术清除病变组织。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渐进性听力下降,后期可能出现耳漏异味。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建议保持耳道干燥避免进水,洗澡时可用棉球堵塞外耳道。避免用力擤鼻防止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听力未恢复期间可暂时使用助听器辅助交流,但需经专业验配。日常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如出现眩晕或面瘫需立即就诊。定期复查听力曲线和耳内镜,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