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是什么意思

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超过600度的屈光不正状态,通常由眼轴过度增长或角膜曲率过陡导致,可能伴随视网膜变薄等眼底病变风险。
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球前后径明显长于正常值,导致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而非视网膜上。这类患者裸眼视力往往低于0.1,需要佩戴厚重镜片或隐形眼镜矫正。随着度数加深,可能出现视物变形、夜间视力下降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发展成病理性近视,伴随视网膜裂孔、黄斑出血等并发症。
高度近视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者,子女患病概率显著增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不足等后天因素会加速近视进展。青少年时期近视度数每年增长超过100度时,需警惕发展为高度近视。眼科检查可见豹纹状眼底、视盘倾斜等特征性改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评估视网膜厚度变化。
建议高度近视者每半年进行一次散瞳眼底检查,避免剧烈运动或头部撞击。日常可补充叶黄素、维生素A等营养素,使用防蓝光眼镜减轻视疲劳。若出现闪光感、视野缺损等视网膜脱离征兆,须立即就医。对于成年后度数仍持续增长者,可考虑后巩膜加固术等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