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鹅口疮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婴儿鹅口疮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凝乳状斑块、进食哭闹、拒食等。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多见于新生儿及免疫力低下的婴儿。
早期可在颊黏膜、舌面或上颚出现白色点状或片状斑块,形似凝乳,不易擦除。强行剥离后可见充血创面,可能伴有轻微出血。斑块可能逐渐融合成大片,但一般不引起明显疼痛。
婴儿可能出现喂奶时哭闹、频繁中断吮吸或拒绝进食。白色念珠菌感染可能导致口腔黏膜敏感,吸吮动作可能加重不适感。部分婴儿可能出现流涎增多,但通常不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
感染部位周围黏膜可能出现轻度充血水肿,触摸时婴儿可能表现出不适。病变可能从口腔逐渐向咽部蔓延,但早期很少波及喉部。家长需注意观察婴儿吞咽是否出现困难表现。
未经规范治疗的鹅口疮容易反复出现,白色斑块可能此消彼长。反复感染可能与奶瓶消毒不彻底、母亲乳头真菌感染或婴儿免疫力低下有关。早产儿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婴儿更易出现反复感染。
少数婴儿可能出现轻度烦躁不安或睡眠紊乱,但通常不影响整体精神状态。若出现发热、腹泻或皮疹等全身症状,可能提示合并其他感染,需及时就医排查。
家长发现婴儿口腔异常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刮除白斑。日常需加强奶瓶、奶嘴消毒,母乳喂养前清洁乳头。治疗期间可少量多次喂食温凉流质,减少口腔刺激。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等药物时,需确保覆盖所有病变部位,完成规定疗程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