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怎么退的快

消化内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0次浏览

关键词: #黄疸 #新生儿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可通过增加喂养频次、日光照射、口服益生菌、蓝光治疗、暂停母乳喂养等方式加速消退。生理性黄疸多与胆红素代谢不成熟、喂养不足、肠道菌群未建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嗜睡、吸吮无力等症状。

1、增加喂养频次

每日喂养8-12次可促进胆红素通过粪便排出。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应按需哺乳,配方奶喂养者每2-3小时需喂养一次。喂养不足会导致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适当补充葡萄糖水也可帮助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2、日光照射

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的柔和阳光,将新生儿裸露背部或腹部照射10-15分钟,每日2-3次。阳光中的蓝光波段可使胆红素结构异构化,转化为水溶性物质经尿液排出。需注意避免阳光直射眼睛并防止着凉。

3、口服益生菌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可帮助建立肠道菌群,促进结合胆红素分解。益生菌能抑制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使用时应选用新生儿专用剂型,避免与抗生素同服。

4、蓝光治疗

当血清胆红素超过257μmol/L时需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医院常用双面蓝光箱或光纤毯,波长425-475nm的蓝光可使胆红素分子结构改变。治疗期间需保护眼睛及会阴部,并监测体温和脱水情况。

5、暂停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患儿可暂停母乳2-3天,改用配方奶喂养。母乳中孕酮衍生物可能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导致胆红素代谢延迟。暂停期间需定时挤奶维持泌乳,胆红素下降后可恢复母乳喂养。

家长应每日观察黄疸变化情况,重点监测面部、胸腹部黄染程度。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包裹过厚影响散热。若出生72小时后黄疸持续加深、四肢及手足心出现黄染,或伴随发热、拒奶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除病理性黄疸。哺乳母亲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保证充足液体摄入有助于维持乳汁分泌。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