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怎么控制血糖

孕妇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当运动、监测血糖、控制体重、必要时使用胰岛素等方式控制血糖。妊娠期血糖升高可能与胰岛素抵抗、饮食不当、缺乏运动、遗传因素、激素变化等原因有关。
孕妇应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粗粮,搭配适量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豆制品。每日分5-6餐进食,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限制高糖水果如荔枝、龙眼的摄入量,优先选择苹果、梨等含糖量较低的水果。
在医生评估无禁忌证后,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散步、游泳等。运动时间建议安排在餐后1小时,有助于促进葡萄糖利用。避免空腹运动,运动时需随身携带含糖食品以防低血糖。若出现宫缩、阴道流血等异常应立即停止运动。
使用血糖仪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记录数据供医生参考。空腹血糖宜控制在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6.7mmol/L。监测频率根据病情调整,血糖不稳定者需每日监测4-7次。采血时需轮换手指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孕期体重增长应控制在11.5-16公斤范围内,肥胖孕妇增长7-11.5公斤即可。每周称重1次,体重增长过快需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热量零食,夜间加餐选择无糖酸奶或少量坚果。体重管理需结合产检医生指导,不可自行过度节食。
经饮食运动干预后血糖仍不达标者,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常用胰岛素包括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等,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注射部位选择腹部、大腿外侧或上臂,定期轮换注射点。使用期间需加强血糖监测,警惕低血糖发生。
妊娠期血糖管理需要产科医生与营养师共同参与制定个性化方案。除上述措施外,孕妇应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保持心情愉悦,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缓解压力。定期产检时需主动汇报血糖控制情况,出现头晕、心悸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进食15克碳水化合物并就医。产后6-12周需复查糖耐量试验,评估血糖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