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怎么治疗

儿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0次浏览

关键词: #败血症 #新生儿

新生儿败血症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支持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对症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新生儿败血症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皮肤黏膜屏障受损等原因引起。

1、抗感染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败血症,可遵医嘱使用更昔洛韦注射液、阿昔洛韦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真菌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败血症需使用注射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注射液等抗真菌药物。

2、支持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需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可静脉输注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等提供能量。对于出现贫血的患儿可输注红细胞悬液。低蛋白血症患儿可输注人血白蛋白。休克患儿需使用多巴胺注射液维持血压。

3、免疫调节治疗

免疫功能低下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可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增强免疫力。严重感染患儿可考虑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促进白细胞生成。对于早产儿或极低出生体重儿,可预防性使用免疫球蛋白降低感染风险。

4、对症治疗

高热患儿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退热。惊厥患儿可静脉注射地西泮注射液控制症状。呼吸困难患儿需给予氧疗,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肾功能不全患儿需调整药物剂量,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5、手术治疗

对于局部感染灶明确的新生儿败血症,如脐炎、皮肤脓肿等,需进行外科清创引流。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可能需要进行脑室引流。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需在控制感染后行心脏手术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新生儿免疫力,母亲需保持乳头清洁。出院后需定期随访,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家长需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体温变化等,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带新生儿到人群密集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