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炎怎么治疗

异位性皮炎可通过皮肤保湿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生物制剂等方式治疗。异位性皮炎通常由遗传因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异常、环境刺激、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
皮肤保湿护理是异位性皮炎的基础治疗措施。患者需每日使用不含香精的保湿霜,如凡士林、尿素软膏等,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功能。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时间控制在5-10分钟,避免使用碱性肥皂。建议选择棉质衣物,减少衣物摩擦对皮肤的刺激。
外用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和他克莫司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适用于轻度炎症,糠酸莫米松乳膏用于中度皮损,卤米松乳膏针对顽固性皮损。他克莫司软膏可作为面部等薄嫩部位的首选。使用前需清洁患处,涂抹后轻轻按摩至吸收。
口服药物适用于中重度异位性皮炎患者。氯雷他定片可缓解瘙痒症状,西替利嗪片能减轻过敏反应。对于顽固病例,医生可能短期开具泼尼松片。环孢素软胶囊适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成人患者。所有口服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光疗主要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该疗法通过调节皮肤免疫反应改善症状,适用于广泛性皮损或外用药物效果不佳者。治疗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通常每周2-3次,疗程8-12周。治疗期间需做好眼部防护,避免日晒后皮肤灼伤。
生物制剂如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患者。该药物通过阻断白介素4和白介素13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治疗前需评估结核感染风险,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生物制剂需在医院由专业人员注射。
异位性皮炎患者应建立长期管理计划,避免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湿度控制在50%左右。饮食上注意记录可能加重症状的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欧米伽3脂肪酸。规律作息,避免精神紧张,瘙痒剧烈时可冷敷缓解。症状加重或继发感染时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