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如何会得脑膜炎

新生儿脑膜炎可能由产道感染、血行感染、皮肤黏膜破损、免疫缺陷或医源性操作等因素引起。该病起病隐匿但进展迅速,主要表现为发热或体温不升、拒奶、嗜睡、前囟膨隆及抽搐等症状,需通过腰椎穿刺确诊并紧急治疗。
母亲携带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病原体时,分娩过程中可能通过产道传染给新生儿。这类感染多在出生后24-72小时发病,患儿会出现呼吸暂停、肌张力低下等症状。确诊后需立即静脉注射青霉素钠注射液或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同时进行脑脊液引流等对症处理。
孕妇存在败血症或绒毛膜羊膜炎时,病原体可通过胎盘屏障引发胎儿血行感染。此类患儿常合并肺炎、黄疸等表现,脑脊液检查可见蛋白含量显著升高。治疗需联合使用注射用氨苄西林钠和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并给予静脉免疫球蛋白支持。
新生儿脐部护理不当或皮肤擦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可经破损处侵入血流导致脑膜炎。特征表现为脐周红肿伴脓性分泌物,继而出现角弓反张等神经系统症状。需局部使用碘伏消毒,并静脉滴注注射用苯唑西林钠控制感染。
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感染李斯特菌等机会致病菌。这类患儿往往反应低下,可能出现皮肤大理石样花纹。除抗感染治疗外,还需输注血浆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改善免疫功能。
气管插管、脐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作可能将病原体直接引入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操作后突发高热、惊厥,脑脊液培养可见铜绿假单胞菌等医院感染常见菌。需立即拔除导管并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
家长需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每日用75%酒精消毒脐部直至脱落。哺乳前后洗手消毒,避免亲吻婴儿口鼻。发现嗜睡、吸吮无力等异常时,应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和脑脊液检查。住院期间严格实施接触隔离,医疗器具需高压灭菌处理。出院后定期随访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必要时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