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不喝奶粉怎么办

婴儿不喝奶粉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更换奶粉品牌、检查口腔问题、营造舒适环境、排查过敏因素等方式改善。婴儿拒绝奶粉可能与口感不适应、喂养姿势不当、口腔溃疡、环境嘈杂、牛奶蛋白过敏等原因有关。
采用斜抱45度姿势喂养,奶嘴流速需匹配婴儿月龄。新生儿适合慢流量奶嘴,3个月后可用中流量。喂奶前可将奶滴在手腕内侧测试温度,避免过烫或过凉。若婴儿抗拒奶瓶,可尝试用勺喂或滴管少量多次喂养,逐步过渡。
不同品牌奶粉口感差异较大,部分婴儿对铁强化奶粉的金属味敏感。可优先选择适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添加益生元的奶粉。更换时应按1/4新奶粉+3/4旧奶粉的比例逐步替换,观察3-5天排便及接受度。
鹅口疮、疱疹性龈口炎等会导致吮吸疼痛。家长需检查婴儿口腔黏膜是否有白膜、溃疡,牙龈是否红肿。疑似感染时可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或遵医嘱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喂养前用纱布蘸温水清洁口腔。
避免在强光、电视噪音等干扰环境下喂奶。保持室温24-26℃,湿度50%-60%。喂奶前可播放白噪音或轻音乐,用包巾适度包裹婴儿增加安全感。母亲亲自喂养时宜穿着宽松衣物,减少香水等气味刺激。
牛奶蛋白过敏婴儿可能出现湿疹、血便等症状。家长可记录饮食日志,若疑似过敏需就医检测血清特异性IgE。确诊后应改用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如纽太特,或氨基酸配方粉如恩敏舒,喂养期间避免接触乳制品。
家长需定期监测婴儿体重增长曲线,6个月内每月增重不少于600克。可尝试在婴儿半睡半醒时喂奶,或先用母乳引诱后切换奶瓶。拒绝奶粉超过24小时或伴随精神萎靡、尿量减少时,应立即就医排除肠套叠、先天性代谢病等疾病。哺乳期母亲可适当增加汤水摄入,必要时用吸奶器维持泌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