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手足口病怎么护理

宝宝手足口病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调整饮食结构、监测体温变化、隔离防护、观察并发症等方式护理。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
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患儿皮肤,避免抓挠疱疹部位。皮疹未破溃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破溃后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并每日更换,清洗后阳光下暴晒消毒。
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果泥,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口腔溃疡。少量多次喂食保证营养摄入,可适量饮用常温椰子水补充电解质。哺乳期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
每4小时测量体温,38.5摄氏度以下采用物理降温,如退热贴敷额头或温水擦浴。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
发病期间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单独使用餐具毛巾等物品。家长护理前后需用含氯消毒液洗手,患儿粪便用漂白粉覆盖消毒后再处理。隔离期应持续至所有疱疹结痂脱落,通常需要7-10天。
密切注意有无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表现,警惕病毒性脑膜炎或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若出现拒食脱水症状如尿量减少、囟门凹陷,或出现嗜睡、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就医。
护理期间保持居室通风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玩具餐具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冲洗晾干。恢复期可逐步增加南瓜粥、蒸蛋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剧烈活动。患儿痊愈后仍可能携带病毒,后续1个月内需加强洗手等卫生习惯。家长接触患儿分泌物后需严格洗手,孕妇及免疫力低下者应避免直接接触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