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早产儿需注意保暖喂养、感染预防、生长发育监测、家庭护理及定期随访等事项。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完善,需通过科学护理降低并发症风险。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出生后需立即置于预热至32-34℃的暖箱或辐射台,维持肛温36.5-37.3℃。喂养首选母乳,按需少量多次,初始每次2-5毫升,每2-3小时一次。吸吮无力者可采用鼻胃管喂养,必要时添加母乳强化剂。避免过度喂养导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严格执行手卫生,接触早产儿前用流动水洗手。奶具需煮沸消毒,衣物单独清洗暴晒。避免探视人员过多,病房每日紫外线消毒。出现皮肤脓疱疹、脐部分泌物等感染征兆时,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
定期测量头围、身长、体重并绘制生长曲线图,纠正月龄40周前按胎龄评估发育标准。关注原始反射、肌张力及视听反应,纠正月龄6个月前每月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发现运动落后需早期干预,必要时进行高压氧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营养神经治疗。
居家环境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睡眠采用仰卧位,避免使用松软寝具。沐浴水温38-40℃,时间不超过5分钟。观察呼吸频率、肤色及奶量变化,记录每日大小便次数。备妥急救药物如氨茶碱注射液应对呼吸暂停发作。
出院后1周内首次随访,纠正月龄6个月内每1-2个月复查,重点评估贫血、视网膜病变及脑损伤。定期检测血常规、甲状腺功能及骨密度,缺乏维生素D时补充维生素AD滴剂。接种疫苗需按纠正月龄规划,体重达2.5公斤方可接种卡介苗。
早产儿护理需建立规律作息,喂养后竖抱拍嗝15分钟防止吐奶。每日进行抚触按摩促进胃肠蠕动,选择连体衣避免腹部受压。注意观察黄疸消退情况,血清胆红素超过256μmol/L需光疗。家长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定期参加早产儿护理培训课程,发现呼吸急促、拒奶或体温异常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