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鹅口疮可能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口腔卫生不良、糖尿病等因素引起。鹅口疮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调整饮食、使用抗真菌药物等方式治疗。
白色念珠菌是鹅口疮最常见的致病菌,这种真菌在口腔黏膜过度繁殖会导致局部出现白色斑块。感染可能与接触污染物品或母婴传播有关。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克霉唑口腔贴片等抗真菌药物,同时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或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易发生鹅口疮。免疫力下降时口腔菌群失衡,真菌容易过度生长。建议加强营养补充优质蛋白,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溶液等免疫调节剂。
广谱抗生素会破坏口腔正常菌群平衡,抑制细菌生长后使真菌获得增殖优势。使用抗生素超过7天可能诱发鹅口疮,需配合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必要时改用窄谱抗生素。
奶瓶喂养后未及时清洁口腔、佩戴义齿清洁不当等情况会积累真菌滋生环境。婴幼儿每次喂奶后应用纱布清洁口腔,成人应定期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义齿需用专用清洁片浸泡消毒。
糖尿病患者唾液糖分升高为真菌生长提供营养,血糖超过11.1mmol/L时风险显著增加。需监测血糖并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等降糖药,口腔症状严重时可短期联用氟康唑胶囊抗真菌治疗。
预防鹅口疮需注意哺乳器具消毒,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出现口腔白膜时应及时就医,婴幼儿鹅口疮反复发作需排查免疫缺陷。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黏膜修复。哺乳期母亲如发现乳头皲裂或疼痛,需同步治疗以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