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腔隙灶是脑梗吗

关键词: #脑梗
关键词: #脑梗
脑腔隙灶不属于脑梗,但两者均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变。脑腔隙灶是直径小于15毫米的深部小梗死灶,主要由高血压导致的小动脉病变引起;脑梗则是较大血管闭塞引起的脑组织缺血坏死。
脑腔隙灶多发生于基底节、丘脑等区域,病因以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最为常见。持续高压状态会导致脑内小动脉玻璃样变或脂质透明变性,最终形成微小血栓堵塞血管。典型症状包括单纯运动性轻偏瘫、单纯感觉障碍或共济失调性轻偏瘫,这些症状往往在数小时至数天内逐渐出现。影像学检查可见边界清晰的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灶。治疗需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可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同时配合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形成。
脑梗的病灶范围通常超过15毫米,多由颈动脉斑块脱落、心源性栓子等堵塞大脑中动脉等主要血管所致。急性期常表现为突发的面瘫、肢体无力或言语不清,需在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与脑腔隙灶不同,脑梗后常遗留明显神经功能缺损,需长期康复训练。预防需综合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必要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出现疑似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定期监测血压血糖,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若确诊脑腔隙灶,即使症状轻微也需规范治疗,避免进展为多发性腔隙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