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和头皮糠疹的区别

脂溢性皮炎和头皮糠疹是两种常见的头皮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脂溢性皮炎主要由马拉色菌过度增殖、皮脂分泌异常及免疫因素引起,表现为油腻性鳞屑伴红斑和瘙痒;头皮糠疹则与角质层代谢紊乱相关,症状为干燥细碎的白色鳞屑,通常无炎症反应。
脂溢性皮炎与马拉色菌定植、皮脂腺活性亢进密切相关,遗传因素和内分泌失调可能加重病情。头皮糠疹主要因头皮角质细胞更新加速,导致未成熟角质脱落,可能与气候干燥、频繁烫染等物理刺激有关。
脂溢性皮炎常见于皮脂丰富区域,头皮出现黄色油腻鳞屑,基底红斑明显,可伴渗出和剧烈瘙痒。头皮糠疹鳞屑呈银白色粉末状,松散附着于发根,无红斑或渗出,偶有轻微瘙痒。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头皮、眉弓、鼻唇沟等皮脂腺密集区,严重时可蔓延至躯干。头皮糠疹病变局限于头皮,尤其多见于顶枕部,不向面部或身体其他部位扩散。
脂溢性皮炎需联合抗真菌治疗,常用酮康唑洗剂、二硫化硒洗剂,中重度患者需短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头皮糠疹以温和去屑为主,可使用含吡啶硫酮锌的洗发水,避免过度清洁刺激头皮。
脂溢性皮炎易反复发作,寒冷干燥季节加重,需长期维持治疗。头皮糠疹多为暂时性,通过调整洗护习惯可缓解,较少复发。
日常应避免抓挠头皮,选择pH值中性的洗发产品,减少烫染频率。脂溢性皮炎患者需限制高糖高脂饮食,头皮糠疹患者应注意头皮保湿。若症状持续加重或继发感染,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必要时进行真菌镜检等辅助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