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直肠炎怎么办

放射性直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局部护理、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放射性直肠炎通常由盆腔放射治疗损伤直肠黏膜引起,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
选择低渣、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减轻肠道刺激。急性期可进食米粥、面条、蒸蛋等半流质食物,避免辛辣、生冷及高脂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帮助黏膜修复。每日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肠道负担。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并保护肠黏膜,康复新液能促进创面愈合,美沙拉秦肠溶片可缓解肠道炎症反应。出血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胶囊止血。需注意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每日温水坐浴1-2次有助于缓解肛门疼痛和炎症。排便后使用柔软无酒精湿巾清洁,避免用力擦拭。肛周皮肤出现糜烂时可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保持会阴部干燥,穿着透气棉质内裤减少摩擦刺激。
中药灌肠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常用药物包括锡类散、青黛散等具有收敛止血功效的制剂。针灸选取足三里、天枢等穴位可调节胃肠功能。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避免不当操作加重损伤。
对于出现肠梗阻、肠穿孔或顽固性出血的患者,可能需行肠造瘘术或病变肠段切除术。术前需全面评估放射损伤范围,术后需加强营养支持和伤口护理。手术为最终治疗手段,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需长期随访,定期进行肠镜检查评估黏膜恢复情况。日常避免久坐压迫直肠,适度进行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戒烟限酒。若出现发热、剧烈腹痛或便血加重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记录排便次数与性状变化,为医生调整方案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