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烧打点滴的危害

儿童发热时静脉输液可能带来感染风险、电解质紊乱、药物不良反应等危害,通常建议优先采用口服补液和药物治疗。静脉输液适用于严重脱水、无法口服药物或存在高危因素的患儿。
静脉输液属于侵入性操作,穿刺过程可能引发局部感染或静脉炎,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风险更高。输液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诱发胸闷或呼吸困难症状。部分患儿对输注药物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或寒战。不规范的配液操作可能引入致热原,反而加重发热症状。长期依赖输液可能抑制患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
对于轻度脱水但能进食的患儿,口服补液盐溶液比静脉输液更安全有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低渗口服补液盐能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适合病毒性胃肠炎引起的发热脱水。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液等口服退热药,在正确剂量下退热效果明确。出现持续高热伴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才考虑输液治疗。早产儿或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需要更严格评估输液指征。
患儿发热期间家长应保持环境通风,每4小时监测体温变化。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用温水擦拭腋窝等大血管处辅助降温。保证每日饮水量达到每公斤体重50-80毫升,优先给予米汤、稀释果汁等流质。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排尿情况,出现嗜睡或超过6小时无尿应及时就医。恢复期注意补充维生素和优质蛋白,如蒸蛋羹、鱼肉泥等易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