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一直发烧怎么办

手足口病初期一直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使用退热药物、保持皮肤清洁、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
患儿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时,家长可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防止皮肤刺激或寒战加重。同时减少衣物包裹,保持室内通风,室温维持在25摄氏度左右。
发热会导致体液流失加快,家长需少量多次给患儿饮用温水、口服补液盐溶液或新鲜果汁。避免饮用碳酸饮料或过甜饮品。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等脱水表现,应立即就医。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或小儿退热栓。禁止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用药间隔至少4小时。用药后若持续高热不退或出现惊厥,需紧急送医。
家长需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儿手足皮疹,避免抓挠导致感染。疱疹未破溃时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破溃后改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修剪患儿指甲,穿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
若发热持续3天以上,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呼吸急促等症状,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需立即前往儿科或感染科就诊,必要时住院治疗。
手足口病发热期应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汤,避免过咸、过酸食物刺激口腔溃疡。患儿用品需单独消毒,玩具用含氯消毒剂浸泡,衣物阳光下暴晒。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家长接触患儿后需规范洗手。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记录体温变化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