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鹅口疮的治疗方法有什么

儿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23次浏览

关键词: #宝宝 #鹅口疮

宝宝鹅口疮可通过局部用药、口腔护理、调整喂养方式、增强免疫力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鹅口疮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随口腔黏膜充血、进食哭闹等症状。

1、局部用药

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鹅口疮可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碳酸氢钠溶液或克霉唑口腔药膜。制霉菌素混悬液需用棉签涂抹患处,碳酸氢钠溶液用于清洁口腔黏膜。用药期间避免宝宝吞咽药物,家长需观察是否有黏膜刺激反应。

2、口腔护理

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乳头,宝宝进食后喂少量温水冲洗口腔。每日用消毒纱布蘸温水轻柔擦拭口腔黏膜,避免使用成人漱口水或酒精棉签。奶瓶、安抚奶嘴需每日煮沸消毒,保持宝宝手部清洁防止重复感染。

3、调整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母亲需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避免乳汁含糖量过高。配方奶喂养应适当稀释浓度,喂养间隔时间延长至3-4小时。已添加辅食的宝宝暂时停用酸性水果和粗糙食物,选择米汤、蔬菜泥等温和流食。

4、增强免疫力

保证每日维生素AD补充,适当增加乳铁蛋白摄入。早产儿或免疫力低下宝宝可遵医嘱服用益生菌制剂。保持每日1-2小时户外活动,注意根据气温增减衣物避免呼吸道感染诱发鹅口疮复发。

5、中医调理

心脾积热型可使用金银花露或黄连上清丸稀释后涂擦,虚火上炎型可用六味地黄丸研粉调敷。推拿可选择清天河水、揉板门等手法,每日1次持续5-7天。中药治疗期间需监测大便性状,出现腹泻应暂停使用。

治疗期间家长需每日检查口腔黏膜变化,鹅口疮白膜脱落后继续护理3-5天。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宝宝衣物应单独洗涤并在阳光下暴晒。若反复发作或伴随发热、腹泻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免疫缺陷或全身性真菌感染。哺乳期母亲如出现乳头皲裂或疼痛,需同步接受抗真菌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