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呕吐后伴发烧怎么办

小儿呕吐后伴发烧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物理降温、药物治疗、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小儿呕吐后伴发烧通常由胃肠炎、上呼吸道感染、食物中毒、中耳炎、脑膜炎等原因引起。
呕吐后需暂停固体食物4-6小时,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可少量多次饮用米汤、稀释后的苹果汁等低渗液体。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胃肠负担。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但需缩短单次喂养时间。幼儿可尝试少量苏打饼干、白粥等温和食物。
每次呕吐后需补充5-15毫升口服补液盐溶液,24小时内总量按每公斤体重50-100毫升计算。可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低渗型口服补液盐Ⅲ,分次小口喂服。观察尿量应保持每4-6小时排尿一次,出现尿少或无尿需立即就医。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使用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禁止使用酒精擦浴。保持室温22-24摄氏度,穿着单层棉质衣物。每2小时测量体温,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或体温超过40摄氏度需药物干预。
细菌性胃肠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轮状病毒肠炎可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肠道黏膜保护剂。高热时可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和布洛芬混悬液,间隔时间不少于4小时。
出现喷射性呕吐、前囟隆起、颈项强直等神经系统症状提示可能存在脑膜炎。呕吐物带血或呈咖啡渣样需排除消化道出血。伴随皮疹、关节肿痛可能为川崎病等免疫性疾病。持续嗜睡、呼吸急促、皮肤花斑等休克表现需急诊处理。
家长需记录呕吐次数、体温变化、尿量等关键信息供医生参考。恢复期继续补充锌制剂有助于肠黏膜修复,可选择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保持居住环境通风,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清洁患儿接触物品。2周内避免摄入生冷、油腻食物,逐步恢复正常饮食需观察胃肠耐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