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症怎么预防

新生儿低血糖症可通过孕期血糖管理、规范分娩监测、出生后早期喂养、体温维持及血糖监测等方式预防。该症主要由母体高血糖、早产、宫内生长受限等因素引起,需针对性干预。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应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维持血糖稳定,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治疗。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避免胎儿长期处于高胰岛素状态,减少出生后低血糖风险。孕晚期需加强胎儿监护,评估胎盘功能。
分娩过程中需监测产妇血糖水平,避免使用过量葡萄糖输液。对于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断脐并擦干身体,防止低温刺激加重代谢消耗。高危儿出生时需备好葡萄糖注射液以备急用。
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内应开始母乳喂养,每2-3小时哺乳一次。无法直接哺乳时可选择配方奶,早产儿或吮吸无力者采用鼻胃管喂养。初乳富含乳糖和免疫成分,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并预防感染。
将新生儿置于辐射保暖台或采用袋鼠式护理,维持腋温36.5-37.5℃。低温会导致棕色脂肪分解增加耗氧量,诱发低血糖。高危儿出生后应延迟首次沐浴时间,避免体温波动。
对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及糖尿病母亲新生儿,需在出生后1、2、4、6、12、24小时监测血糖。血糖低于2.6mmol/L时需立即口服10%葡萄糖或静脉补液。持续低血糖者需排查先天性代谢异常。
预防新生儿低血糖需从产前延续至产后全程管理。孕妇应定期产检筛查妊娠糖尿病,分娩后母婴同室便于按需哺乳。家长需学会识别嗜睡、喂养困难等低血糖征兆,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维持适宜环境温度,避免包裹过厚导致出汗脱水。通过母婴协同干预可显著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