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头晕是怎么回事

感冒后头晕可能由病毒感染、鼻窦炎、中耳炎、脱水、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补液、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病毒侵袭上呼吸道黏膜时可能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头部血管扩张或鼻塞缺氧,从而出现头晕症状。这类头晕通常伴随打喷嚏、咽痛等典型感冒表现。治疗以对症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氨酚烷胺片、连花清瘟胶囊等抗感冒药物,同时需保证充足休息。
感冒继发细菌性鼻窦炎时,鼻窦腔内脓性分泌物积聚可能压迫神经或影响通气功能,引发前额或眼眶周围胀痛性头晕。患者常出现黄绿色脓涕、面部压痛等症状。需通过鼻窦CT确诊,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配合鼻腔冲洗改善症状。
感冒时咽鼓管功能紊乱可能导致中耳积液,引发耳闷胀感及眩晕,尤其在体位变化时加重。儿童更易发生,表现为抓耳、哭闹等。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充血或液平,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严重者需鼓膜穿刺引流。
感冒发热或食欲下降可能导致体液摄入不足,血容量减少会造成脑部供血不足性头晕。伴有口干、尿量减少、皮肤弹性降低等表现。需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进食粥类等流质食物,必要时静脉补液治疗。
部分感冒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抗组胺成分可能抑制中枢神经,引发嗜睡、头昏等反应。含伪麻黄碱的药物则可能通过收缩血管导致头晕。出现此类情况应调整用药方案,可更换为氯雷他定片等副作用较小的药物。
感冒后头晕期间应保持环境通风,避免突然起身以防跌倒,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适量饮用蜂蜜水或淡盐水。若头晕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剧烈头痛、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需警惕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应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颅脑CT等检查。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但应避免过度用脑和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