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鹅口疮怎么治

儿科编辑 医语暖心
0次浏览

关键词: #新生儿 #鹅口疮

新生儿鹅口疮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局部用药、调整喂养方式、增强免疫力、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鹅口疮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斑块、拒食、哭闹不安等症状。

1、保持口腔清洁

哺乳前后用温开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轻柔擦拭新生儿口腔黏膜,避免使用纱布过度摩擦。奶瓶、奶嘴需每日煮沸消毒,母亲哺乳前清洁乳头。口腔清洁有助于减少真菌附着,但不可强行去除白膜以免损伤黏膜。

2、局部用药

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擦口腔,每日3-4次;或选用克霉唑口腔药膜贴敷患处。用药后30分钟内避免哺乳。真菌感染严重时可联合使用碳酸氢钠溶液与抗真菌药物,增强治疗效果。

3、调整喂养方式

避免过度喂养导致吐奶,哺乳后竖抱拍嗝。人工喂养者选用宽口径奶瓶减少口腔摩擦。母亲饮食需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防止乳汁含糖量过高促进真菌繁殖。喂养器具消毒后需晾干存放,避免潮湿环境滋生霉菌。

4、增强免疫力

保证新生儿每日睡眠16-20小时,维持适宜室温减少应激。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可遵医嘱补充维生素AD滴剂。母乳喂养者母亲需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通过乳汁传递免疫因子。免疫力提升有助于缩短病程。

5、就医治疗

若白膜扩散至咽喉或伴随发热、腹泻,需及时儿科就诊。顽固性感染可能需口服氟康唑颗粒,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真菌性尿布疹需同步治疗,防止交叉感染。治疗期间定期复查口腔黏膜情况。

日常需注意观察新生儿精神状态与进食量,避免擦拭口腔时损伤黏膜。哺乳母亲应勤换内衣,保持乳房干燥。鹅口疮易复发,症状消失后仍需继续用药3-5天。新生儿用品需单独清洗消毒,阳光暴晒6小时可有效杀灭真菌。若家庭其他成员有真菌感染需同步治疗,切断传染源。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