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怎么预防

新生儿黄疸可通过孕期保健、科学喂养、充足光照、密切监测、及时就医等方式预防。新生儿黄疸可能与母婴血型不合、早产、感染、母乳喂养不足、胆红素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黄染、嗜睡、拒奶等症状。
孕妇应定期产检,筛查母婴血型不合等高危因素。妊娠期避免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能损害胎儿肝脏功能的病原体。合理补充营养,避免早产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需控制血糖,减少胎儿红细胞破坏风险。
出生后尽早开奶,保证每日8-12次母乳喂养,促进胎便排出。母乳不足时可添加配方奶,避免脱水导致胆红素浓度升高。哺乳时注意正确含接姿势,确保有效吸吮。记录每日大小便次数及体重变化,发现摄入不足及时调整喂养方案。
自然光中的蓝光可帮助分解胆红素。每日让新生儿在非直射阳光下暴露10-15分钟,注意保护眼睛和生殖器。居家环境保持明亮,但避免阳光直射造成灼伤。冬季可适当延长光照时间,阴雨天可使用专业蓝光灯辅助照射。
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每日观察皮肤黄染范围,从面部逐渐向躯干、四肢发展需警惕。使用经皮胆红素仪定期检测,足月儿超过12mg/dl、早产儿超过10mg/dl需就医。注意伴随症状如发热、抽搐、肌张力改变等,这些提示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
出现进展性黄染、精神反应差、喂养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医生可能根据病情采取蓝光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换血疗法等干预措施。母乳性黄疸需排除病理性因素后,在医生指导下可继续母乳喂养并加强监测。
预防新生儿黄疸需从产前贯穿至产后。家长应学习正确护理方法,每日记录喂养量和排泄情况。保持室内适宜温湿度,避免新生儿着凉或过热。接触婴儿前严格洗手,减少感染风险。出院后按要求随访,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医护人员。通过科学照护,多数新生儿黄疸可在早期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