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发热是什么原因

普外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0次浏览

关键词: #化疗 #发热

化疗后发热可能与感染、药物反应、肿瘤热、粒细胞缺乏、输液反应等因素有关。化疗后发热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寒战、乏力等症状,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1、感染

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感染引起的发热多伴有咳嗽、尿频尿急、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需及时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原体,并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阿昔洛韦片、伏立康唑片等抗感染药物。

2、药物反应

部分化疗药物如紫杉醇注射液、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等可能引起药物热,通常在用药后24小时内出现,体温多在38℃左右,可伴有皮疹、关节痛等症状。这种发热多为自限性,停药后可逐渐缓解,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对症处理。

3、肿瘤热

恶性肿瘤本身可释放致热原导致发热,多见于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肿瘤热多为低至中度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5℃之间,常无明显感染灶,使用抗生素无效但对萘普生片敏感。需通过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评估肿瘤进展情况。

4、粒细胞缺乏

化疗后骨髓抑制导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⁹/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极易发生严重感染。患者突发高热,体温常超过39℃,伴有寒战、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需立即住院治疗,使用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促进粒细胞恢复,同时加强抗感染治疗。

5、输液反应

输注化疗药物或辅助药物时可能出现发热反应,多与药物杂质、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有关。表现为用药过程中突发寒战高热,可伴有胸闷、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抗过敏,必要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

化疗后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发热特点,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避免自行使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需立即联系主治医生,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发热原因。治疗期间注意口腔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探视以避免交叉感染。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有助于促进机体恢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