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为什么会发热

感冒发热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防御反应。感冒发热的原因主要有病毒感染、免疫反应、炎症介质释放、继发细菌感染、环境因素等。
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侵袭上呼吸道黏膜引发。病毒复制过程中释放的毒素可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产热增加。患者可能出现咽痛、鼻塞等前驱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连花清瘟胶囊、抗病毒口服液、复方氨酚烷胺片等药物抑制病毒复制。
当免疫系统识别病毒后会释放白细胞介素等致热原,这些物质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此时可能出现畏寒、肌肉酸痛等全身反应。体温升高有助于增强免疫细胞活性,但持续高热需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退热药物干预。
感染部位巨噬细胞会分泌前列腺素E2等炎症因子,这些物质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引发调定点上移。患者常见面部潮红、呼吸加快等表现。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颗粒等具有抗炎作用的中成药可缓解该过程。
当病毒损伤呼吸道黏膜后,链球菌等细菌可能乘虚而入引起混合感染。此时会出现黄脓痰、反复高热等细菌感染征象。需经医生诊断后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
受凉或过度疲劳可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使潜伏的病毒更易大量繁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增减衣物等生活调节有助于预防症状加重。出现持续3天以上高热或意识改变时须立即就医。
感冒期间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温水摄入,选择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避免同时使用多种退热药物。恢复期需保证7-8小时睡眠,暂时避免剧烈运动,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交叉感染风险。若合并胸闷气促、皮疹或抽搐等异常表现,应及时至呼吸内科或急诊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