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是啥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菌,主要定植于人类胃黏膜,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
幽门螺旋杆菌呈螺旋形或弧形,具有鞭毛结构,能在强酸环境中存活。其分泌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形成保护性微环境。菌体表面存在多种黏附因子,可特异性附着于胃上皮细胞。
主要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共用餐具、接吻、接触污染水源等均可导致感染。家庭聚集现象明显,发展中国家感染率超过50%。儿童期感染概率较高,随年龄增长感染率递增。
细菌产生的空泡毒素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可直接损伤胃黏膜。持续感染会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病理改变。长期感染可使胃癌发生概率增加数倍。
多数感染者无症状,部分出现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典型体征包括舌苔厚腻、口臭等。胃镜检查可见胃窦部充血水肿,严重者出现糜烂或溃疡灶。
碳13/14呼气试验是常用无创检测方法,胃镜活检可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标准治疗方案包含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疗程通常需要10-14天。
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需注意饮食卫生,实行分餐制,避免生食。感染者家庭成员应同步检测,治疗期间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根除治疗后需间隔4周复查,确认细菌是否清除。日常可适量食用西蓝花、酸奶等食物,有助于维持胃肠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