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单纯性肥胖症

内分泌科编辑 健康小灵通
0次浏览

关键词: #肥胖 #肥胖症

单纯性肥胖症是指无明显内分泌或代谢疾病原因,主要由热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的体重异常增加。其诊断标准为体重指数超过28或体脂率男性超过25%、女性超过30%,主要与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因素相关。

1、遗传因素

约40-70%的肥胖症患者存在家族聚集倾向,与FTO、MC4R等基因多态性相关。这类人群基础代谢率较低,脂肪易囤积于腰腹部。建议通过基因检测评估风险,并早期建立饮食运动干预方案,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奥利司他胶囊辅助减重。

2、饮食过量

长期高脂高糖饮食会刺激胰岛素过度分泌,促进脂肪合成。典型表现为偏好油炸食品、含糖饮料及夜间加餐。需调整膳食结构,增加西蓝花、燕麦等膳食纤维摄入,控制每日热量在1500-1800千卡之间。

3、运动不足

每日活动量低于3000步会导致肌肉含量下降,基础代谢率降低。常见于久坐办公人群,可能伴随膝关节代偿性疼痛。建议采用快走、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每周累计运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

4、肠道菌群失调

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例失衡可能增强能量吸收效率。患者常伴有便秘、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可通过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同时增加发酵食品摄入。

5、心理因素

压力性进食通过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促进皮质醇分泌,引发向心性肥胖。表现为情绪波动时暴饮暴食,可配合心理咨询及正念训练改善,必要时短期使用盐酸氟西汀胶囊控制食欲。

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应建立每日体重监测习惯,采用清蒸、凉拌等低油烹饪方式,优先选择鸡胸肉、鳕鱼等优质蛋白来源。合并睡眠呼吸暂停者需进行多导睡眠监测,BMI超过32.5且伴有并发症者可评估代谢手术适应证。所有干预措施需在营养师和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