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诊间质性膀胱炎

泌尿外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0次浏览

关键词: #膀胱炎 #膀胱

间质性膀胱炎的确诊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膀胱镜检查等综合判断。主要诊断方法包括病史采集、尿常规检查、尿培养、膀胱镜检查、水扩张试验等。该病可能由膀胱黏膜屏障损伤、神经源性炎症、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典型表现为尿频、尿急、盆腔疼痛等症状。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排尿习惯改变及疼痛特点,重点记录尿频次数、夜尿频率、疼痛与膀胱充盈的关系。典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每日排尿可达数十次,夜间排尿超过3次,疼痛在膀胱充盈时加重、排尿后缓解。需排除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结石等类似症状疾病。

2、尿常规检查

通过尿液分析排除感染性病因,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尿常规通常无白细胞升高或细菌感染证据。若发现血尿需进一步排查肿瘤或结石,尿液中钾离子敏感性测试可辅助诊断,该病患膀胱黏膜渗透性增高时可能出现阳性反应。

3、尿培养检查

通过中段尿培养排除细菌性膀胱炎,需连续3天采集晨尿标本。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培养结果应为阴性,若反复出现尿路感染症状但培养阴性时,需考虑慢性前列腺炎或尿道综合征等鉴别诊断。

4、膀胱镜检查

在麻醉下行膀胱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膀胱黏膜变化,间质性膀胱炎典型表现为黏膜点状出血、Hunner溃疡或瘢痕形成。检查时需同步进行水扩张试验,向膀胱注入生理盐水至80厘米水柱压力维持1分钟,出现黏膜裂隙或片状出血即为阳性。

5、水扩张试验

作为诊断金标准,在全麻下向膀胱灌注300-400毫升生理盐水,维持压力15分钟后排空。阳性标准为发现特征性肾小球样出血点或黏膜撕裂,该试验敏感度较高但需注意麻醉风险,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血尿或疼痛加重。

确诊间质性膀胱炎后应避免摄入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食物,采用低酸饮食减少膀胱刺激。建议记录排尿日记评估症状变化,可尝试盆底肌训练缓解尿急症状。疼痛明显时可使用热水袋热敷下腹部,但需注意温度避免烫伤。所有治疗需在泌尿外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