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发期是什么时候

手足口病高发期一般为4-7月,部分南方地区可能持续至9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
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与气候环境密切相关。4-7月气温升高、湿度增大,有利于肠道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和传播。这段时间幼儿园、托儿所等儿童聚集场所活动频繁,增加了交叉感染概率。病毒可通过被污染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物品间接传播,也可通过飞沫或接触患者疱疹液直接传播。部分南方地区因气候温暖湿润,病毒活跃期可能延长至秋季。典型症状包括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可能伴有发热、食欲不振等表现。多数患儿症状较轻,1周左右可自愈,但需警惕少数患儿可能出现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家长在高发期需加强预防措施,注意儿童个人卫生,督促勤洗手、不共用毛巾。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对玩具、餐具等物品定期消毒。若发现儿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肢体抖动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避免传播给他人。日常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有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