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耳道湿疹怎么办

小儿外耳道湿疹可通过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刺激、使用外用药物、口服抗组胺药物、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小儿外耳道湿疹通常与过敏反应、局部潮湿、皮肤屏障受损、感染因素、遗传易感性等原因有关。
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外耳道,避免使用肥皂或刺激性洗剂。清洗后需用干净棉签吸干水分,或使用吹风机低温档保持距离吹干。耳道潮湿可能加重湿疹,游泳或洗澡时可使用防水耳塞。家长需注意观察耳道分泌物性状,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剪短患儿指甲并磨平边缘,夜间可佩戴纯棉手套。避免使用毛绒玩具或化纤材质的寝具。瘙痒明显时可冷敷缓解,温度控制在20-25摄氏度。家长需制止患儿抓挠行为,反复抓挠可能导致继发感染或苔藓样变。
急性期渗出可使用硼酸溶液湿敷,干燥后涂抹氧化锌软膏。慢性肥厚性皮损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合并感染时配合莫匹罗星软膏。药物涂抹前需清洁患处,薄涂后轻轻按摩至吸收。家长需遵医嘱控制激素类药物使用周期。
瘙痒严重影响睡眠时可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或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药物可能引起嗜睡副作用,建议晚间服用。合并细菌感染需配合阿奇霉素颗粒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真菌感染需使用伊曲康唑口服液。
出现耳道流脓、发热或听力下降需及时就诊耳鼻喉科。中重度湿疹可能需紫外线照射治疗,顽固病例需排查食物过敏原。治疗期间定期复查,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合并鼓膜穿孔或中耳炎时需同步进行耳部专科处理。
日常应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帽子,避免羊毛等易致敏材质接触耳部。饮食上减少芒果、海鲜等高风险致敏食物,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南瓜等食材。室内湿度建议维持在50%-60%,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减少尘螨。洗澡水温不超过38摄氏度,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若湿疹反复发作超过2个月或皮损扩散至面部颈部,需进行过敏原检测与免疫调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