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耳道湿疹通常伴随淡黄色渗液或轻微异味,但明显臭味多提示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异味程度与湿疹分期、继发感染、清洁程度、过敏反应等因素相关。
急性期渗液增多可能产生潮湿气味,慢性期结痂混合皮屑可能产生发酵样气味。保持耳道干燥,使用硼酸溶液湿敷可缓解渗液。
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马拉色菌感染会导致腐臭味,可能伴随红肿热痛。需就医进行分泌物培养,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或酮康唑乳膏。
耳道分泌物堆积会加重异味。家长需用医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清理,避免使用挖耳工具损伤皮肤。
牛奶蛋白或尘螨过敏可能加重湿疹渗出。建议家长记录饮食日记,回避过敏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氯雷他定糖浆。
日常避免抓挠耳朵,哺乳期母亲需减少高糖饮食,洗澡时用耳廓罩保护患耳,发现流脓或发热应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