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川崎病的区别

猩红热与川崎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猩红热多见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川崎病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手足硬性水肿和颈部淋巴结肿大。
猩红热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具有传染性。川崎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不具有传染性。
猩红热典型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杨梅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皮疹压之褪色,疹间皮肤充血。川崎病主要表现为持续5天以上的发热,球结膜充血但无分泌物,口唇皲裂、草莓舌,手足硬性水肿和指端膜状脱皮,颈部淋巴结肿大。
猩红热可并发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病变,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动脉瘤形成,甚至心肌梗死。
猩红热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咽拭子培养可检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川崎病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增高、血小板增多,C反应蛋白和血沉明显升高,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冠状动脉病变。
猩红热主要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治疗。川崎病急性期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如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和大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恢复期继续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形成。
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猩红热患儿需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川崎病患儿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两种疾病都需要保证充足休息,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保持皮肤清洁。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