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怎么缓解病情

肾内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0次浏览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肾病

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可通过控制蛋白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药物治疗、肾脏替代治疗等方式缓解病情。该病通常由NPHS1、NPHS2等基因突变引起,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等症状,需在儿科或肾内科医生指导下综合干预。

1、控制蛋白摄入

患儿需采用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1.5克,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家长需定期监测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避免高蛋白饮食加重肾脏负担。可配合麦淀粉饮食替代部分主食,减少非优质蛋白摄入。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家长需严格记录患儿每日出入量,根据水肿程度限制钠盐摄入至每日1-2克。出现低钠血症时可短期补充生理盐水,但需避免过量输液导致心力衰竭。定期检测血钾、血钙水平,必要时使用聚磺苯乙烯钠散纠正高钾血症。

3、预防感染

因大量蛋白丢失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患儿易发生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家长需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带患儿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可遵医嘱接种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流感疫苗等。发生感染时及时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治疗。

4、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可减少蛋白尿,需从小剂量开始调整。水肿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呋塞米注射液,但需监测电解质。部分患儿对糖皮质激素敏感,可试用醋酸泼尼松片,无效者需联合环孢素软胶囊等免疫抑制剂。

5、肾脏替代治疗

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患儿需进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首选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模式。符合条件者可考虑肾移植,移植前需使用他克莫司胶囊预防排斥反应。移植后5年存活率可达80%以上,但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

家长需每日监测患儿体重、尿量及水肿情况,定期复查尿常规、血生化等指标。饮食上保证足够热量供给,补充维生素D钙咀嚼片防治肾性骨病。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注射液,注意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建议加入儿童肾病专科随访体系,由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