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前期有什么征兆

传染科编辑 健康小灵通
0次浏览

狂犬病前期可能出现低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随后可能发展为恐水、怕风、咽喉肌痉挛等典型表现。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咬伤传播,一旦发病致死率极高。

1、低热头痛

早期可能出现持续1-4天的低热,体温多在37.5-38.5摄氏度,伴随钝性头痛或头部压迫感。部分患者会误认为是普通感冒,但发热程度与呼吸道症状不匹配。此时伤口愈合处可能出现瘙痒、麻木或蚁走感,这是病毒沿神经扩散的表现。需立即就医并告知动物接触史。

2、疲倦乏力

患者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全身倦怠、肌肉无力,活动后疲劳感明显加重,休息后难以缓解。可能伴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烦躁等神经系统症状。这些表现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有关,家长需警惕儿童出现异常嗜睡或易怒行为。

3、食欲减退

早期消化系统症状包括进食量骤减、恶心呕吐,尤其对液体食物排斥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吞咽困难,看见水或听到水声会诱发咽喉部肌肉痉挛。此时已进入临床发作期,需在传染病专科医院隔离治疗。

4、伤口异常

约80%患者在被咬伤部位出现刺痛、灼热或麻木感,这是病毒在周围神经复制的特征表现。伤口可能已愈合但局部神经症状持续存在,家长需特别关注儿童抓挠旧伤口的异常行为。及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阻断病毒扩散。

5、精神异常

部分患者早期出现焦虑、抑郁或幻觉等精神症状,表现为无故恐惧、失眠或胡言乱语。这些非典型症状容易误诊为精神疾病,需结合暴露史进行鉴别。病毒侵入脑干后会引发恐水、怕风等典型症状,此时救治成功率极低。

被可疑动物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并尽快前往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接种疫苗。日常避免接触流浪动物,家养宠物须定期接种兽用狂犬疫苗。若出现疑似症状须立即隔离就医,接触者需接受暴露后预防。狂犬病潜伏期通常1-3个月,及时规范的暴露后处置可有效预防发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