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底节区脑出血

神经外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0次浏览

关键词: #脑出血 #出血

基底节区脑出血是指发生在基底节区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属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常见类型。基底节区主要由内囊、尾状核、豆状核等结构组成,该区域血管密集且易受高血压影响,出血后常导致对侧肢体偏瘫、感觉障碍、言语不清等症状。

基底节区脑出血多由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导致。高血压会使脑内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形成微动脉瘤,在血压剧烈波动时破裂出血。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出血量较大时可迅速出现意识障碍。CT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和范围,出血量超过30毫升或伴有脑疝征象时需紧急手术清除血肿。

部分患者可能因脑血管淀粉样变性引发出血,这类出血常见于老年患者,出血部位多位于脑叶。脑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也是青年患者基底节区出血的潜在原因,常需脑血管造影确诊。少数情况下,血液病、抗凝药物使用过量或肿瘤卒中也可能导致该区域出血。

基底节区脑出血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保持血压稳定在160/100毫米汞柱以下,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恢复期需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结合针灸、经颅磁刺激等促进神经功能重塑。日常需严格监测血压,限制钠盐摄入,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排便等诱发因素。

预防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关键在于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测量血压,高血压患者遵医嘱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物。出现突发性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出血后6小时内是黄金救治期。康复过程中家属需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